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以“链长制”为总抓手,以“十大工程”为主路径,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开放合作,推动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扩量提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显著增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中国软件名城—济南、青岛、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算谷、工业互联网生态园、虚拟现实产业园等。
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先进计算、数字终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空天信息、云服务大数据、能源电子、新型电子材料。
研究机器学习、工业大模型等技术,开发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分析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空天信息等领域应用。
研发核心工具软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及高端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空间安全、高效网络存储技术与设备。
研发基于国产处理器的AI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产品,建设国产软硬件适配平台和验证测试环境,开发面向工业仿真、新药创制等领域的先进计算技术和服务平台。
研究动态可重构芯片设计、纳米微纳光刻、晶圆级芯片封测等技术,发展EDA工具、芯片制造关键材料和装备,研制存储、显示、信息安全、传感器等专用芯片。
到2025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左右,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
到2025年,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
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扩大产业有效投资。加强人才智力保障。搭建高水平宣介平台。
深化“四链”融合互促。推进产业融链固链。建设产业链促进机构。
强化创新产品应用推广。深度支撑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打造一批优质企业。落地一批优势主体。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强化龙头城市引领。培育特色化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产业园区。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做强创新平台。加快自主生态培育。
优化信息技术产业统计指标和监测办法,强化动态调整,完整准确反映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发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树立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鲜明导向。
强化标杆示范引领,每年组织宣传推广一批优势市、县(市、区)、优秀企业和典型案例。支持省内主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加强先进经验推广。积极开展各类交流观摩活动,推动典型经验“一地创新、多地复制”。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新的产业形势,适时优化出台新的财政支持政策,形成多维度支撑保障体系。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伙伴机制,精准增强产业融资支持。
坚持“链长制”一体推进,建立“链主”企业及骨干企业诉求“直通车”联系服务渠道。健全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推进机制,构建有利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横向高效、纵向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山东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初步构建协同联动、多跨融合、精准有效、规模成片的“交通人工智能体系”;大模型等新一代AI技术在智慧公路、港航、运输服务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率先在全国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可复制的“山东模式”。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从济南市大数据局获悉,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与大力扶持下,济南首个纯国产智算集群近日在中国移动(山东济南)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济南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青岛是我国家用电器制造重镇,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多家大型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当地家电产业迎来更多发展空间,产品智能化程度得到跨越式提升。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