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来源: 大众日报2025-08-06 09:39:39
山东港口加快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港无界 “链”全球
除了码头货物装卸,一家企业还能从港口得到什么服务?山东港口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为满足省内一家小型挖掘机企业的出口需求,山东港口主动上门,拿出一揽子“服务包”:贸易集团负责对接国内工厂及国外终端销售,物流集团负责国内装箱、运输、订舱,海外发展集团负责国际物流事宜,合力开创了通过跨境电商开展小型挖掘机出口新业务。
从物流优化到贸易支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不仅帮助企业解了急难愁盼,也展示了港口从传统码头“装卸工”到供应链服务“组织者”的角色转变。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理念之变,格局之变。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港口优不优,看供应链。组建六年来,山东港口扛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使命担当,高效完成港口一体化改革,全面提速高质量发展进程。面对全球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的时代背景,山东港口于2023年作出“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的战略决策,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两年多来,山东港口不断打破传统业务边界,高效整合港口内部、外部两种资源,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联动,树起了港航特色供应链综合服务标杆。
战略转向:
从码头装卸到供应链服务
近日,一批二手汽车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装箱后,搭乘支线货轮转运至青岛港,再经国际航线运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阿尔及利亚。
这笔二手汽车出口业务能够成功落地,是山东港口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的结果。日照港与口岸单位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与山东远洋海运集团携手打通物流堵点,集装箱分公司市场开发团队多次走访出口商家,为其量身定制更低成本的全程供应链综合物流方案,最终成功拿下订单。
龙吞鲸吐的港口,不再满足于等货上门,而是走南闯北上门推介,转型做起了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原因何在?
在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看来,构建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是山东港口更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是应对全球贸易结构深度调整、供应链体系价值重构的“关键一招”;是抢抓发展机遇、直面风险挑战,加快港口转型发展、确保行稳致远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全球贸易结构深度调整,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3年7月,《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明确提出“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全球知名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的山东港口,是我国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RCEP中面向日韩和东盟的“桥头堡”,其腹地市场辐射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山东港口聚集着巨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拥有发展供应链综合服务的巨大空间。
对于港口自身来说,构建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也是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及“双碳”战略实施,铁矿石、原油等大宗货物进入“高位盘整期”,港口传统业务步入低速增长新常态,更多呈现存量市场竞争态势。推动港口业务延伸服务链条,是港口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023年10月17日,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揭牌,肩负起整体性释放集成优势、全局性优化资源配置、系统性提升服务能级的重任。同一天,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发布,吹响了向“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进军的号角。
体系构建:
打造供应链服务“工具包”
依托港口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如何构建?山东港口的做法是“以项目带动体系建设”。
走进山东港口大厦26楼,墙上悬挂的《2025年度供应链综合服务提级管理项目挂图作战》引人注目。纸浆一站式平台化供应链服务、“长江巴士”江海联运、木薯淀粉直采直供全链条供应链服务……30个重点项目,每一个都列明了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以及每月调度完成情况。
去年,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首批发布19个供应链服务重点项目,全年促进港口吞吐量增量突破3500万吨。今年,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容升级,构建起102个项目矩阵,同时精心挑选30个重点项目实施提级管理、挂图作战。
每一个供应链综合服务项目,都集成了港口、物流、金融、航运、贸易、海外等服务功能要素。这背后,离不开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强力支撑。
山东港口自成立之初,便开启了从装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的征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只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业务,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规模、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重组为金融、物流、贸易、航运等12个专业板块集团。
在各板块“边界清晰、业务专营、融合发展”的基础上,2023年下半年,山东港口将所有业务单位划分为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以及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其中“第二赛道”的发力方向,正是发挥供应链的“牵引总成”作用,高效集约利用港口资源,联合搞营销,组团跑市场,打造新业态,塑造新模式。
历经六年持续探索,如今,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工具包”里,已是琳琅满目:
海向交通,360余条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陆向交通,在沿黄等腹地布局建设50多个内陆港,开通100余条海铁联运班列;金融方面,拥有或管理15类金融牌照或资质、30个控股类金融业态;物流方面,提供船舶代理、查验检疫等十大类80余项物流服务;航运方面,经营船舶60余艘、总运力超100万吨;贸易方面,提供上游集采、下游直供服务,经营货种达30余个;海外方面,成立欧洲、非洲、东南亚、西亚等4个海外区域公司……
在这个港口供应链服务“工具包”里,客户可以选择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化、嵌入式服务,实现成本更优。
科技赋能:
让供应链服务更“智慧”
供应链服务,要帮客户解决实际困难,也要提供高效便捷的过程体验。
山东一家行业头部炼化企业曾长期面临这样一个困扰:进口原油运抵港口后,需接卸至原油储罐进行储存,但如果碰上可用罐容紧张,油轮在港时间就会延期,从而产生高额的船舶超期租费。
聚焦罐容这一能源产业链的核心资源,2023年,山东港口推出全球首个原油罐容数字化交易平台,彻底解决了“没有罐容不敢靠船”的痛点。该企业登录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网站,线上与日照港油品公司达成临租罐交易协议,以保证金模式提前锁定下月的罐容使用权。日照港油品公司收到订单后,迅速启动“预调度”服务,提前统筹罐容资源,实现船舶“到港即卸”,极大节约了企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
截至目前,山东港口原油罐容数字化交易平台已累计吸引产业客户600余家,投放市场化罐容近3500万立方米。
这是山东港口推动供应链综合服务数智化转型的众多落地场景之一。今年3月,山东港口发布智慧绿色港建设成果的“集大成者”——全域智能港口解决方案“天和”。在供应链综合服务方面,山东港口搭建起云港通、舟道网、陆海通、山港易付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矩阵,整合智慧船舶、智慧查验等十大功能模块,提供口岸智慧化监管、智能港口单证等五大供应链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港口物流AI大模型提升单证流转效率50%,缩短物流服务周期35%。
科技创新加持下的港口供应链,正在逐渐颠覆传统服务形态,给客户带来越来越多的鲜活体验。来山东港口的货代、船代、司机,对此有着切身体验:“我的船什么时候到港?”“我要从滨州发货到鹿特丹,该怎么设计物流全程?”……类似问题不再需要一个个电话求证,只需要对云港通平台上的“方舟TaaS”大模型发起提问就能获得解答。作为业内首个面向供应链客户服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方舟TaaS”可提供智行问价、智能通关、智能跟踪等六大核心服务,为货主货代提供分秒级智能服务。
更智慧、更高效、更精准,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山东港口不再只是货物装卸的物理节点,而是成为串联产业、激活生态的“价值引擎”。霍高原表示,站在“十四五”收官冲刺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山东港口将努力创新开拓、拼搏进取,做好当下、谋好长远,坚定不移推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做全做优做强核心竞争优势,成就更好的山东港口,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刘江波 肖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