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三批):海洋生态效益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双赢路径——威海市海草床修复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三批)》,甄选14个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本期聚焦《海洋生态效益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双赢路径——威海市海草床修复案例》。[详细]
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三批)》,甄选14个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本期聚焦《海洋生态效益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双赢路径——威海市海草床修复案例》。[详细]
作为海洋科研名城,青岛市始终将提升海洋科技策源能力视为核心优势。《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中,青岛在全球60个海洋城市中总排名第16,其中科技创新排名第8。[详细]
近年来,威海荣成市以“向海而生”为发展理念,推动海洋经济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中焕发新活力。[详细]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支持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开展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此举旨在探索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与场景提升的“青岛模式”,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空白,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详细]
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所在。山东聚焦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海洋人才成为破题关键。[详细]
海洋,覆盖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格局下,如何探寻海洋发展的共赢之道?答案在深蓝实践中显现——山东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多边海洋合作,提高海洋开放层次和水平,释放“海上山东”潜力。[详细]
山东省海洋局局长王仁堂在新华社近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表示,山东将三管齐下持续释放“蓝色粮仓”潜力,为全国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绿色安全的海水产品。[详细]
近日,《2025年第二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拟支持名单》。[详细]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琅琊”海洋大模型实现温度、盐度等海洋要素高精度预报;1至5月,全省201个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0.8亿元……今年以来,山东的“海洋成绩单”分外令人瞩目。[详细]
东营拥有460余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油气、岩盐、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备天然优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