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6方面18条措施,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将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详细]
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将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详细]
近日,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在烟台海阳举行。商业航天,火箭只是起点,伴随“算力”上太空,火箭装上“智能引擎”,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在兴起——“我们把通信导航遥感、人工智能计算组成一个智能传感网,就能对地球做全面智能的观测分析,将天上的大数据变成能从终端应用获取的快、准、灵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会上提到。[详细]
9月10日到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海阳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商业航天产业链记者见面会。就在一天前的凌晨03时48分,由海阳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日照近海海域点火升空,创造了中国海上航天高密度发射的新纪录。[详细]
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电动无拖把飞机牵引车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这款曾多次保障国产大飞机C919在全国的运行,一经上市就售出30多台的“明星产品”,正是山东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生动注脚。[详细]
近日,记者走进一家山东省大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生产销量领先的企业——清峦福兴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探访这家以“工业母机+AI大模型+大数据”为核心、在数控机床领域屡创佳绩的“山东好品牌”。[详细]
半导体技术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量子计算等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起到显著的带动效应。打造“芯”高地、布局“芯”未来。近年来,济南高新区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突破口,依托“产、学、研”协同生态,形成了从核心材料、高端装备到芯片设计的全链条布局,半导体产业乘势“起飞”。[详细]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潍坊市临朐县正以“智改”为笔、以“创新”为墨,勾勒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图景。全县各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通过“数转智改”激活发展动能,不仅实现自身提质增效,更成为行业转型的“领航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详细]
始建于2022年的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是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同类平台之一,在虚拟现实整机研发、核心零组件迭代、生产工艺优化、行业相关标准制定等多个维度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详细]
产业生态的“强韧性”构成了吸引外资的基础底盘。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的产业体系既有传统制造业的“压舱石”,又有新兴产业的“增长极”。从高端装备到精细化工,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现代海洋产业,山东产业链条完整、配套成熟。德国采埃孚、瑞典海克斯康、英国埃地沃兹、新加坡联测优特半导体等一批强链扩链项目先后落地建设。[详细]
在本届峰会上,像奥萨马·科坎迪一样首次参会的“新面孔”不在少数。据统计,参加本届峰会的跨国公司嘉宾中,首次参会的嘉宾达131人,比例达到23%,这些新朋友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16家跨国公司,涵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海洋等众多行业领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