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高新区位于市城区西南部,总面积165.5平方公里,下辖马厂湖镇、罗西街道2个镇街、4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2万。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52亿元、同比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
历史沿革。1980年4月在高新区出土的黑陶高柄杯,是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临沂县委在辖区中石埠村成立,涌现出了刘胡兰式的英雄吕宝兰,烈士陆兆坤等英模人物。1992年10月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临沂高新区,先后经历与罗庄镇一体化管理、罗庄区代管、单独发展等阶段,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高新区。
创新驱动。着力集聚创新要素,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07家、全市最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全市第二。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67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60个。3家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为全市第一。自主培育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8人,先后获批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人才工作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孵化支撑。科技孵化加速壮大,创建国家级、省级孵化器3家,总孵化面积全市最大、超过100万㎡,在孵企业全市最多、达到700余家,建立了“项目孵化+产业加速”培育机制,国有孵化器年亩均税收超过100万元,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大孵化生态格局。截至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340项,向周边县区输送企业712家,成果惠及全市。
改革创新。全面完成省委安排部署的17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形成部门“10+1”、国企“4+2”新架构,40岁以下正职干部、研究生学历干部占比分别达到33.3%、18.8%,干部学历、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定“高质量发展十条”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从落地到投产、从发展到壮大的一揽子帮扶措施。在全市率先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在全省开发区率先实现“区镇同权”、打造“十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营商环境监测综合成绩全市前列。
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临沂市西南部,东邻罗庄区,西与费县、兰陵县接壤,南接兰陵县、罗庄区,北靠兰山区朱保镇、义堂镇和费县。高新区距临沂市中心9公里,火车站6公里,机场15公里,东邻青岛、日照、岚山、连云港四大港口。京沪高速公路、206国道、兖石铁路在这里纵横穿越。
自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试验田的功能定位,紧抓“高新科技城”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定位,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原规划的8个产业基础上,结合省“十强”、市“十优”和产业发展前景定位,进一步压缩,提出了着力培育磁电、智能制造、数字经济3个产业高地。
“3+1”招商模式:招引电子、大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
磁电产业首位度逐渐提升
2020年,磁电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6.6亿元,占比达到11.3%,同比增长18.3%;预计实现税收0.61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2019年度亩产效益评价中A类企业7家,占A类总数的21.9%,B类企业8家,占B类总数的12.7%。
高新区现有各类磁电制造企业62家,其中磁功能材料企业4家、电子元器件及部品部件企业51家、整机制造企业7家;产业规模以上骨干企业18家(2019年23家),高技术企业21家,军工企业2家,产值占全市磁电产业产值的30%以上,基本形成了以高新区为主体,辐射带动全市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磁电产业初步具备了以电子功能材料、电子元器件为主,关键部品部件、整机智能终端为辅的全产业链条。从产业链细分看,磁性材料以春光集团、精创研究院等企业为核心,技术和人才储备相对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电子元器件及部品部件企业数量占比最高(约占82%以上),主要代表企业有凯通电子、科盛电子、金霖电子等,大部分在某一领域较强,是专精特新企业,但产品相对单一,需要跟踪关注的是,由于国际国内总体需求降低和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下降,由规上企业降为规下;整机智能终端企业分布领域相对宽泛,代表性企业有沂星电动汽车、金星机床等,但在所处领域带动能力不足,同时消费电子领域企业的匮乏,无法形成强大整合能力,也是产业集群成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度加强
2020年,数字经济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7.4亿元,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68亿元,较2019年基本持平;预计实现税收约0.38亿元,同比增长22%。
高新区作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龙湖软件园和高创中心为主要载体的分布态势。全区现有数字经济及其相关企业12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家,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8个,拥有各类知识产权700余项,从业人员近3000人,初步形成了以软件、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的产业集群。2020年,高新区共有14家企业入选大数据重点骨干企业,占全市比例56%,7家企业入选优秀软件企业,占全市39%,6家企业被认定为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占全市43%。随着科技人才港的规划建成,一批以5G为标志的新业态也将为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智能制造领域融合发展态势凸显
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8.8亿元,占比达到19.6%,较上一年度略有增长;预计实现税收1.08亿元,同比增长65%。
目前,高新区有1个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中瑞),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新华印刷、中瑞),3家省级5G产业试点示范企业(春光、龙立、中瑞),1个省级“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以上整体或主要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方式,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以上。
据调研,全区约有86家制造业企业(包括规上企业和规下重点企业)具备实施智能制造的条件,其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51%)、装备制造(20%)、新能源新材料(9%)、生物医药(8%)、印刷包装(6%)等五个具体行业。除此之外,龙立电子、春光磁电、奥瑞金、新华印刷、九州通、金星机床、格新精工等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射频识别、机器视觉等智能装备及先进技术以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在智能制造方面存在较大潜力。
临沂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联系电话:0539-7109064 15806905866。
临沂高新区招商联络处联系方式:
深圳招商联络处:13905392172;
北京招商联络处:13969979217;
上海招商联络处:13696398810;
济南招商联络处:13505396673。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