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高青县人民政府2025-07-11 11:11:43

高青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高政字〔2025〕10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单位: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高青县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0日

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强化“五化”统领,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导,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借助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催生乡村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升级,聚力打造黄河流域乡村振兴高青特色板块。

到2027年,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4家,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5%以上。地方特色品种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实现高青黑牛育种群达到3000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大局稳定,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争创畜牧养殖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数字农业农村典型应用场景达到15处,全面完成探索发展数字农业集成应用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得到发展,新认证推广农业品牌5个。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

二、重点任务

(一)擦亮“种子芯片”,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

品种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

1. 深入实施育种创新攻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良种工程,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全面推广小麦轮选“49”、黄泛麦58等优质品种。加快爱民蓝麦早、爱民8号等特色小麦品种培育。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高青菠菜种质研发中心作用,持续推动高青菠菜试种研发,打破种源进口束缚。持续推进高效特色农业等育苗基地建设,提升高青西红柿等优质品种育苗水平,严格把控种苗质量,护航产业提质。深化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高青黑牛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开展高青黑牛品种选育技术攻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加强渔业良种繁育研发,优化育种技术路线,提升黄河鲤鱼、翘嘴红鲌等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能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2. 深入推进种业基地建设。围绕粮食、高青黑牛、高青西红柿、高青菠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打造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分类指导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全力支持企业、合作社联合开展耕、种、管、收全过程良种繁育。(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3. 深入推动种业企业提档升级。强化政府主导,统筹农业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资源,一体化配置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整合组建集种业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创新平台+研发团队”协同攻关机制,推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二)聚力“机械强农”,强化农机装备支撑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着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农机装备体系,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4. 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坚持“农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报废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开展新型机具推广展示活动,推广应用高性能播种机20台(套),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50台(套),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120台(套),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5. 加快打造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以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全程高效绿色智能生产为重点,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终端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农机装备中的深度应用,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物联网+农机”等,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农业新产业模式。依托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打造2处数字农业生产示范地块,发挥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县主要农作物全程高效绿色智能生产。(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三)推进“数农融合”,强化数智赋能应用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

数字赋能,农业有“质”更有“智”。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并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6. 推动数字应用建设。以开展“探索发展数字农业集成应用”省级改革为契机,深挖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应用拓展行动,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智慧畜牧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持续升级优化黑牛管家等平台,用好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推动农业大数据转起来、用起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精准高效。(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大数据中心)

7.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依托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优势特色产业,搭建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销售平台,链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产业主体,集聚“农资、农机、劳务、营销、金融”等产业要素,实现联农、带农、助农、富农,助力农业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建成一批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农产品市场和生产基地,稳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全力争创山东省数字农业发展县。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推进黄河食品产业园、正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其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方便优质的预制食品等,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强化与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推行产地直供、订单农业等供应模式,实现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从线下到线上全产业链赋能。(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四)深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改革攻坚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根本动力,要切实用好科技这一利器和改革关键一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8. 推广农业“新品牌”。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品牌培育力度,加强“黄河明珠”、好品山东、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联动发展“田邑上品”“赵店大街”“古城尚品”“田源木李”等乡土特色品牌。加快富锶、富硒农产品认定和品牌推介。(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检验检测中心、各镇办)

9. 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与丰码科技合作,推广运用AI技术推进大棚设施农业“育种产销”全产业链闭环。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粮食减损、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技术,建成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10万亩,实现精准水肥施用和精准调控技术模式有机结合。推广池塘流水槽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新型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利用淡水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搭建企业数字渔业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养殖水质环境实时监测。(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10. 推广农业“新模式”。围绕“全产业链发展、全产业链提升、全供应链供应”发展模式,全力推动高青黑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建设。以实施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为契机,以种带养、以养促种,推广“养殖企业-服务主体-村委会-农户”四位一体、“养殖企业-服务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养殖企业-种植主体-自主利用”灵活机动等粪肥还田技术运行模式3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开展碳汇农业试点,提升改造零碳设施数智化半坡装配式大棚,推动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生态增量,逐步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办)

11. 推广农业“新业态”。积极打造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建设高青黑牛电商直播平台,打造销售服务新场景。充分利用乡村多元资源要素,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等,提升产业附加值。(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镇办)

(五)激活“第一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持续加强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12. 坚持立足全局服务发展。聚焦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及校地合作智库专家等,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相适应相协调。扎实推进“乡村好青年”选培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产业发展带头人。(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

13. 坚持综合施策推动发展。健全城乡、区域、校地校企间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机制,加大高素质农民大师、齐鲁乡村之星、等人才培育力度,落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协议,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交流,柔性引进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实现人才队伍共建共享共用,集聚发展合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县委、县农业农村局)

14. 坚持守正创新引领发展。在落实上级各项人才政策“规定动作”基础上,做好农业农村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自选动作”,加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发展的新局面。(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委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压紧压实各成员单位责任,全力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强化科技赋能,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业态,激活新动能。全面增强人才支持,不断吸引汇聚紧缺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

2.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农业农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拓宽“三农”融资新渠道,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使更多的公共财政转移到农业农村领域。健全完善“三资”管理制度规定,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资产进入农村产权市场公开流转交易,拓展农村产权交易品类,提升农村产权交易覆盖面。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把改革红利分给农村和农民。(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

3. 深化宣传推介。深度对接中央、省级等重要媒体媒介,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和时节习俗,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体现其高度、深度和锐度,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

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有效期届满或有关法律依据政策变化,将根据实施情况给予评估修订。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商务厅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5176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4 山东省商务厅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