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山东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初步构建协同联动、多跨融合、精准有效、规模成片的“交通人工智能体系”;大模型等新一代AI技术在智慧公路、港航、运输服务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率先在全国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可复制的“山东模式”。[详细]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山东省“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交通运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初步构建协同联动、多跨融合、精准有效、规模成片的“交通人工智能体系”;大模型等新一代AI技术在智慧公路、港航、运输服务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率先在全国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打造可复制的“山东模式”。[详细]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与深度赋能相结合的新阶段。以人工智能、算力网络、数据要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不断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详细]
记者从济南市大数据局获悉,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与大力扶持下,济南首个纯国产智算集群近日在中国移动(山东济南)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济南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详细]
青岛是我国家用电器制造重镇,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多家大型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当地家电产业迎来更多发展空间,产品智能化程度得到跨越式提升。[详细]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瞄准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山东将在全省开展机器人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征集。重点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重点领域,遴选有较好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机器人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详细]
近日,济南AI创新生态大会暨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举办。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由济南市大数据局指导、济南能源集团牵头,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培育和人才梯队建设四大核心领域,将成为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产业合作的重要桥梁。[详细]
日前,《山东省脑机接口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提出到2027年,山东将在脑机接口领域突破20项左右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0家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育2-3个高水平人才团队,依托科教资源富集区域打造1-2个专业化孵化园区,推动脑机接口创新技术和产品在医疗、工业、康养、教育、娱乐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详细]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25个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平台,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智慧农业、医疗康养、安全应急、警务运行、智慧矿山、文化旅游、教育教学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将山东打造成为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详细]
近年来,济南正着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产业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详细]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抢抓人工智能新机遇。对于地区生产总值即将突破10万亿元的山东,这一重要机遇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