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全国科创百强县市第31位,新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来源:大众日报2022-03-28 09:22

“我们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现已建成产前种苗种球标准化、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产中土肥水高效低耗管理、花期与品质智能化和精准化控制技术体系,产后绿色环保品质保持技术体系。”近日,记者来到泰山百合和园良种百合组培中心,见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杜运鹏时,他正忙着指导科研人员进行百合育种。

为解决百合繁育和新品创制问题,杜运鹏和他30多人的科研团队应新泰市惠美农牧邀请进驻“泰山百合和园”,借助分子育种平台开展百合优异基因挖掘与新种质创制。目前,园区已收集百合种、变种24个,合计资源8389份,选育赏食兼用百合“惠美”系列新品种5个,年产良种百合种苗能力达10亿株,示范推广面积4.2万亩,占国内百合良种市场15%,累计增收2.4亿元。

这是新泰市以创新链激活产业链结出的硕果。近年来,当地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力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产业链、聚焦创新链激活人才链,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百亿产业聚集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45家,高新产业产值增长26.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5%。新泰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31位。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4+N”创新高地

日前,随着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新增两条立塔生产线顺利投产,国内首个一塔六线高压电缆立式生产车间实现全面达产。对此,公司副总经理周冠杰分外自豪,“通过自主研发,我们实现了500KV电缆附件从加工生产制造、出厂检验、现场安装完全自主可控,填补了国际空白。”

作为新泰市输变电设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但突破高压电缆制造的偏心度的卡脖子难题,将高压电缆偏心度从8%降至3%,还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搭建起国内首个电缆制造、附件生产、施工运维一体化的自主产业链。2021年,鲁缆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1%。

“今年市里拿出了1858万元重奖技改、科创企业,还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1+1+1’包保服务,着力培强企业创新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据新泰市科技局局长何新介绍,新泰坚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为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面向中小企业发放低门槛“科技贷”3.01亿元。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通过企业出题、人才(团队)揭榜,确立12个立项项目,每个项目支持20万元。12个项目入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智捷轨路两用牵引车填补国内外空白,“深部矿井锚注切顶自成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润德生物、特变鲁缆分别入选全省民营企业创新百强、创新潜力百强。

近年来,新泰市通过采取政策倾斜、空间支持、资金扶持、要素保障等措施,推动“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一个园区一个孵化器、一个企业一个技术中心”,形成了“六个一”创新平台体系;同时按照创新链建设东、西、南、北4大科创小镇,通过与大院大所名院名校合作,按照产业链建设N个创新支撑平台,着力打造“4+N”科技创新高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全市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已发展到12家,新泰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金斗物联网研究院、新泰市佑德生物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新泰市专精特新高端产业研究院4家新型研发机构纳入省级备案,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建设各级创新平台载体33个,转化科技成果260余项,服务企业300余家。

布局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搭建百亿“产业雁阵”

“我们共建立了9个研发中心,每年用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在山东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陪同下,记者走进氨糖生产技术院士工作站,只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正有条不紊的操作着发酵罐,记录发酵数据。

作为一家专注细分领域生物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润德生物首创氨糖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了行业的颠覆性变革,成为全球最大的氨基葡萄糖原料供应商。凭借这一技术,他们先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目前,润德生物拥有发明专利5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7件、商标注册55件,“润德”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联合开发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在氨糖应用端的开发和应用,将企业的优质原料向新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包括医药行业进行推广,延长氨糖产业链,由原料供应走向终端发展。”卢伟说道。

在激活传统产业链中,创新链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新泰市先后出台工业十条、小微十条、民营十条等政策,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突出抓好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三化融合,升级改造输变电设备、汽车装备、高端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光电科技等新兴产业,传统动能和新动能换挡加速。

如何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新泰市从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前景定位等多方面考量,确定了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及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工程机械、光电科技、农产品(食品)加工六大重点发展的支撑产业。通过“链长+链主”双链制引领推进机制,做细行业规划、绘好产业图谱、明晰发展定位、做强链主企业,形成百亿元引领的“产业雁阵”。

聚焦创新链激活人才链构筑人才“新高地”

2022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博士祁明凡来到新泰,成为了山东德泰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利用自己专业所学,指导企业引进外籍专家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

看好新泰的,不止祁明凡一人。2021年2月份,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落户新泰·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打造空间地理信息处理平台和空天信息科普演示研发中心。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博士梁伟看来,新泰·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聚焦新产业、新平台、新模式、新业态,是新泰市高科技发展最具有潜力的地方之一,大量精英人才集聚有利于整合科技力量,共享创新资源。

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加速器,新泰·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结合新泰产业特点,个性化布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功能区,着力打造集展示、研发、孵化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创新综合体。先后落地科技创新企业30家,签约入驻企业、科研院所23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余人。

位于新泰市开发区的启迪之星(新泰)孵化基地虽然不起眼,确也是新泰市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目前,在这一孵化器内已累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135个,孵化出金泽农业、龙辉起重、极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次及创业导师共计74人,是国家级众创空间。

人才集聚的背后,是新泰市聚焦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构筑人才“新高地”的探索。近年来,新泰深化“人才飞地”建设,健全“两地”(本地和飞地)联动机制,构建“异地研发孵化—新泰加速—新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促进“飞地”内的项目与人才在新泰高效落地。全市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42人,吸引青年人才3300余人。选聘引进50名专家兼任乡镇、部门、企业科技副职,参与研发项目90项、联合申请专利120余项、参与建设科技平台5个。(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涛通讯员李秀波赵洁报道)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