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来源:发布时间:2024-01-25 11:00

(一)产业基础雄厚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54家,投产和在建项目142多个,按照“上下游衔接、隔墙供应”原则对园区项目整体谋划,推动产业沿链聚合、打造生态。尤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开发区以年均两个百亿项目的速度加速突破,构建起产业发展“四梁八柱”。沿链聚合上,传统链条加速延伸。以威联化学200万吨PX、富海聚酯新材料项目为代表的芳烃产业链形成从原油到新型特种聚酯的全省标志性化工产业链条;以中国振华丙烷脱氢、蓝湾新材料为代表的丙烯链已汇聚22家产业链企业,形成了多元化原料路线为龙头,功能性产品为特色的丙烯产业生态,东营港芳烃烯烃产业集群以第一名成绩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预计“十四五”末将双双突破千亿元。产业生态上,新材料产业加速崛起。蓝湾新材料、泰特尔环氧树脂、亿维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项目先后落地,东营港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东营港成为全省首个高端化工和新材料领域“雁阵形”产业双集群开发区。

(二)港口支撑力强

东营港建港条件优良。海域等深线密集,是渤海湾内自天津至龙口一千多公里海岸线上建设深水码头的最佳位置,是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东营港现代海洋综合立体交通物流产业入选“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以东营港区码头为主要依托,以仓储、管道、铁路等为补充的物流保障集群,与东营港烯烃芳烃产业集群、功能性高分析材料和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三大集群协同一体化发展新优势。

港口方面。东营港采用栈桥与环抱式港池相结合的布局,先后建成了13公里的引桥,13公里的南、北防波堤,57个码头泊位。东营港生产泊位达到139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2.46亿吨。目前,4个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工程水工主体全部完成,一突堤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工程顺利开工,25万吨单点系泊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港口能级即将实现由5万吨到25万吨的历史跨越,港口建设加速迈入“深海”。

物流方面,区内已建成公共管廊42公里,实现了从码头到库区、到企业全管道运输;铺设原油、成品油长输管道近300公里,建设了全长114公里的疏港铁路,构建起公铁海管多式联运。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专用线项目获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建成后,全国最长的疏港铁路将打通全面运行“最后一公里”,疏港通道逐步通往“内陆”。

仓储方面,全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原油储备库项目建成投用,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2200万立方米,依托42公里公共管廊建成通往企业的各类管道,初步实现了园区内企业物料运输“点对点”。

(三)区位交通便利

东营港地处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山东半岛与京津塘地区交通通道的中心控制点,位于黄河入海口以北50公里处,北距天津港90海里,东距龙口港72海里,距大连港122海里,与河北曹妃甸、秦皇岛港隔海相望。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疏港高速直接接入荣乌高速、济东高速,环渤海高等级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东营港疏港铁路已通车运营;津潍高铁东营段正在加快建设;东营港至东营机场90多公里,机场已开通到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深圳等13个城市的航线,开发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四)发展要素聚集

原料保障充足。胜利油田近年来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2300万吨以上;中海油东营港原油终端目前每年上岸原油500万吨,远期可达1500万吨;东营市已有10家地炼企业获批原油进口使用权,其中开发区3735万吨。

土地资源丰富,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开发区远离城区,87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全部为国有未利用土地,多数为滩涂、盐碱地,土地资源丰富,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身广阔,有利于破解石化产业邻避困境,降低社会风险。

淡水资源丰富。全区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1.17亿立方米,可支撑大规模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配套完善。区内建有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理中心和国家石油炼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集中供热及供水、供电设施完善,智慧园区初步形成。


编辑:韩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