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省内示范、国内一流综合保税区

来源:潍坊新闻网2019-02-18 14:21

       原标题:

       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省内示范、国内一流综合保税区

       ——访潍坊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朱兰玺

  □本报记者 张秋德 于卿

  通讯员 李兆鑫

  “综合保税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为榜样,充分发挥国家级特殊监管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功能作用,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省内示范、国内一流综合保税区。”潍坊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朱兰玺对记者谈着今年的工作思路,对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朱兰玺说,综合保税区要认真学习潍柴精神,心无旁骛攻主业。以全市向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学习大会为契机,以潍柴集团和谭旭光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们高远的战略思维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牢固树立起强烈的创新发展意识,切实增强奋发有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要抓住国家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逐项对接落实国家出台的21项高含金量的政策,能争取的争取,能复制的复制,该创新的创新,在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业态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好保税政策优势和服务功能,积极申报国家进口种苗口岸、粮食口岸、汽车口岸,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一般纳税人试点等政策落地,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南区北区协同推进,共同服务全市开放发展。

  朱兰玺表示,综合保税区要选准突破口,聚力高质量发展。

  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力促升级发展,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南区以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为突破口,以“工业地产+以商招商”模式建设园区,吸引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入区,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北区以通过国家验收为契机,利用保税区的功能、政策和区位优势,以高端食品、进口粮食产业为突破口,同步推进期货交割、大宗原材料、海洋装备制造、保税物流产业,建设以临港经济为特色的保税港区,实现“一区两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朱兰玺说,要持之以恒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在硬环境方面,以生态为底色,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让城市资源向东南延伸和覆盖,加快全域提升,促进产城一体。要搞好全域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打造精品园区。在软环境方面,对标自贸区营商环境,组织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要从一件件小事抓起,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加快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发展提供充沛的“阳光雨露”。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落实好领导包靠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茁壮成长保驾护航。通过软硬环境齐头并进,共同发力,实现“双招双引”新突破,为综合保税区未来的发展集聚智慧、集聚力量。

  朱兰玺表示,保税区要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党的建设与开放服务、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把从严管党治党的效果,体现在以开放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成效上。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立重实干、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和“有为”上下功夫,在“抓项目、优环境、强服务”上见实效,做到敢做敢为、善作善成。要凝聚全区力量,攻坚克难、突破担当,创新实干、埋头苦干,培育形成新时代综合保税区精神。在发展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面突破棚改,着力改善民生,逐步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实际行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www.selectshan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86-531-89013562    +86-18678817218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86-531-85193668    +86-18678828218
selectshandong@shandong.cn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

鲁ICP备09023866号-50

承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